logo logo-font
民主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民主管理
校务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7-03-30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2
 
                   文章类型:民主管理 文章加入时间:2004年9月12日11:0

 
                                                      校务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财经大学工会   郑重
   
       在现代法治国家,公开的原则几乎被适用于所有领域。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基于此,我党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推行校务公开,是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和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方法;是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方针贯彻落实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措施。富有成效地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民主参与,调动广大教职工关心和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激活学校的办学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民主决策,广泛吸纳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增强办学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优化管理效果;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规范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履职行为,促进依法治校、廉洁治校。
    随着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化,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爱校、建校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干群关系的改善。然而,也必须看到,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推行校务公开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校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校务公开,是政务公开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是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实行校务公开是一项新生事物,对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是一次深刻的变革。校务公开,对高校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决策水平、政策观念、群众观点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和督促。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了解到,有些学校领导思想上始终未引起重视,对校务公开的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民主意识、公开意识还不够强。有的认为什么都公开,弄不好自找麻烦,束缚了改革的手脚,也会影响自己权力的运行。有的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认为"暗箱操作"是非少,担心校务公开,会打乱学校以往管理模式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以至于信心、热情不足,满足于“会上讲了,文件发了”的形式和走过场。由此,也导致部分教职工群众对校务公开信心不足和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规范性较差、随意性大。校务公开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有规范的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校务公开的内容应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应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有的学校对校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不熟悉、不习惯,对什么是“主体地位”、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缺乏认识和思考,致使学校行政、各业务部门对校务公开的职责不明确;或在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上均有较大随意性,只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而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则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或只重视了结果的公开而忽略了政策和过程的公开,在决策过程中难以收集群众的意见,致使一些需要事前监督的事项变为事后监督。
    不讲求实效、形式主义。校务公开是一种让教职工知情的手段,目的是为了保障和落实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发动和依靠教职工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校务公开贵在落实,但部分学校领导处在一种“要我公开”的被动状态,对公开工作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只做表面文章,被动应付形势的多,认真思考与研究的少;校务公开工作不深入,出现"一阵风"、或时紧时松现象;满足于搞形式主义,一味敷衍、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对公开工作的检查,而对于如何具体开展工作则很少过问。校务公开流于形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应有的实效和目的,反而在教职工中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校校务公开深入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产生的原因
    对于校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观念滞后。传统的官尊民卑观念仍在作怪。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官对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施恩态度,在官看来,一旦官对民有所作为,民就应该对其感恩戴德。当前校务公开的消极推行很大程度上与这种浓厚的封建意识有关。校务公开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着的理论和发展着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老观念、老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2、相关制度不健全。一些学校校务公开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的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有些学校对制度的实行不够严格,对工作缺乏约束力,导致在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上均有较大随意性等等。相关制度的缺失已制约校务公开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成为校务公开工作的一个“瓶颈”。 3、监督不力。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以及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联合发文要求推进校务公开工作,但在如何实施校务公开方面缺乏具体的监督保障机制;而各高校虽然成立了由纪委、工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但没有具体监督规范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作用有限,缺乏约束力。由于没有明确的运行机制,没有将校务公开工作列入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来,公开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
    二、深化校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校务公开,认识到位是基础。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首先干群思想认识要到位,只要干群思想统一了,认识到位了,校务公开才能有效推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态度,直接关系着校务公开的质量。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一大家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的思想认识。不仅引导大家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提高对推行校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要从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大学的内在要求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高度来提高对推行校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大家认识到推行校务公开的“四个需要”和“四个有利”。“四个需要”,即推行校务公开是学校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是调动学校各方面办学积极性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廉政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广大师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需要。“四个有利”,即推行校务公开有利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在学校的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学校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有利于促进学校各级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使公开工作由“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使校务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经常化。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领导重视,是搞好校务公开的关键。因为实行校务公开,院校领导干部是直接责任人,是行为主体,掌控着主动权,是否公开,什么时间公开,是由领导者决定的,教职工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因此,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校长牵头的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和由纪委书记或工会负责人牵头的校务公开监督机构,明确职责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校务公开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精心组织,抓好抓实。
    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落实是保证。校务公开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要使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实效性,使其最终成为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机制建设入手,规范程序,有效运行。按照公开办事制度的原则和要求,制定推行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措施,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校务公开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校务公开工作应进行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结合本系统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校务公开的任务、内容、项目、要求、公开程序、公开形式、检查与监督、违规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校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校务公开实施细则,保证校务公开规范与畅通。对于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校务公开的强制措施。比如,干部使用,不公示就不能进入党委会研究;大宗物资的采购,不公示、不招投标,发票就不能报销;基建工程,从工程的立项,论证、预算、施工队伍招标、施工监理、施工进度、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全过程都要进行公示,不公示就不给予拨款。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校务公开工作开展不以领导、具体承办人员个人喜好为转移,缺少公开这一环节,就无法达到目的,校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将校务公开纳入学校评估和教育督导的基本内容。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科学合理的校务公开工作评估标准主要应包括这几个方面:党政工领导对实行校务公开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校务公开现状及规范化、制度化的情况;学校在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上实行公开的实际效果;基层单位和社会对学校在内部实行校务公开所采取的各种形式和方法的评价情况;建立校务公开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的情况。要构建校务公开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应废除仅靠奖惩来衡量校务公开工作的做法,不断为校务公开工作建立发展远景。 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也是实行校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途径,要以校务公开为契机,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断丰富教代会的具体内容,提高教代会的质量。在教代会闭会期间,每学期至少可组织一次部分教代会代表,对承办有关教职工关注的校务公开热点问题所在单位校务公开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采取质询,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写出专题报告送交学校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并通过适当的媒介向教职员工通报。
    加强监督,务求实效。校务公开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校务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关键在“真实”,难点在“监督”。没有监督的校务公开必然会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时断时续,随意而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抓好校务公开的关键环节,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督导机构和同级监督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监督保障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成效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落实领导责任制。将校务公开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同志,应适时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搪塞应付的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无视批评,继续应付的,应按渎职论处,以保证监督检查机制的有效正常运转。要广泛动员教职工群众参与监督,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当教育改革的动力,做学校的主人。要积极引进外部监督,可排除人为因素,使监督工作更可行,更有效。
    校务公开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随着形势的发展,校务公开工作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及情况。“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民族振兴,端在教育”,我们应该切实把深入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摆上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地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完善制度,规范运行,强化监督,与时俱进,全面深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文章出处:安徽省教育工会